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突然死亡、高热、腹泻、鸡冠发绀等,治疗需结合抗生素(如土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综合管理措施。
-
临床症状
- 最急性型:病禽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高产鸡。
- 急性型:体温升高(43-44℃)、羽毛蓬乱、腹泻(绿色或带血粪便)、鸡冠发绀、呼吸困难,1-3天内死亡。
- 慢性型:关节肿胀、跛行、消瘦,病程长达数周,常见于幸存病禽。
-
解剖特征
- 急性型:肝脏表面有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心外膜出血。
- 慢性型:关节腔脓性渗出,卵巢炎或输卵管炎(产蛋鸡)。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首选土霉素、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或磺胺类药物,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
- 支持治疗:补充营养、保持清洁饮水,改善环境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
- 免疫预防:爆发期可接种疫苗,但仅适用于未感染禽群。
早期诊断和隔离是控制禽霍乱的关键,治疗需足量足疗程用药,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