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后综合征需综合治疗与长期管理,早期规范干预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可显著降低致残风险,其中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介入是核心解决手段。
压力治疗是基础措施,穿戴Ⅱ级(20 - 30mmHg)梯度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搭配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及每日抬高患肢15 - 30°的体位管理,能有效减轻肿胀与疼痛。药物治疗分阶段进行,急性期溶栓需在48小时内使用尿激酶等药物,慢性期则以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为主,需持续3 - 6个月并监测凝血功能;针对溃疡感染,需联合抗生素及银离子敷料护理。对于严重病例,手术介入可有效解除血管阻塞,如介入治疗中的血管内超声引导机械取栓术或支架植入,以及溃疡清创联合负压吸引术,均能显著改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避免久坐久站,每30分钟活动下肢,推荐踝泵运动和游泳;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禁止紧身裤袜;执行低盐低脂饮食并戒烟限酒。每日测量腿围、定期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及D - 二聚体指标至关重要。若出现药物相关出血或突发胸痛,需立即停药就医。早期规范治疗与长期居家护理相结合,是应对血栓后综合征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