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DVT)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肢慢性疼痛、肿胀、皮肤变色甚至溃疡,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和血流障碍引发。其核心问题在于血栓虽溶解,但静脉系统已留下不可逆损伤,需长期管理以防残疾。
-
典型症状分阶段发展
早期以站立或活动后下肢沉重感为主,逐渐出现持续性水肿;中期皮肤呈现褐色色素沉着,伴随瘙痒或湿疹样变;晚期可能形成难以愈合的静脉性溃疡,常见于踝关节内侧。 -
两大发病机制关键
• 静脉高压:血栓机化导致静脉壁增厚,瓣膜闭合不全,血液反流;
• 微循环障碍:纤维蛋白沉积阻碍氧气交换,引发皮肤营养性病变。 -
三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既往DVT病史者(尤其髂股静脉血栓)、未规范抗凝治疗患者、肥胖或长期站立职业人群发病率升高5-8倍,女性孕期后更易发作。 -
防治结合的核心措施
• 急性期:弹力袜压力治疗需在确诊DVT后2周内开始,23-32mmHg梯度压力最有效;
• 慢性期: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提升静脉回流效率,溃疡患者需专业伤口护理;
• 药物辅助:黄酮类微粒化药物可改善静脉张力,但无法逆转已损坏的瓣膜。 -
日常管理三原则
避免久站久坐、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控制BMI<25能降低50%复发风险,游泳等水中运动是最推荐的低冲击康复方式。
血栓后综合征需视为终身健康管理项目,即便症状缓解也应每年进行静脉超声评估。出现单侧下肢不明原因水肿超过两周时,建议尽早就诊血管外科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