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束震颤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自发颤动,俗称“肉跳”,可能由疲劳、压力等生理因素或运动神经元病变等病理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或波状抽动,但一般无疼痛感。
-
典型表现
肌束震颤多为小面积肌肉跳动,幅度从轻微(仅能感知)到明显(肉眼可见)不等,频率每秒2次至数秒一次。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持续性快速颤动(多发性纤维性肌阵挛),但不会带动关节活动。 -
常见原因
- 生理性因素:焦虑、疲劳、咖啡因摄入过量等可诱发,通常短暂且可自行缓解。
- 病理性因素:运动神经元疾病(如渐冻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电解质紊乱等,可能伴随肌肉萎缩、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
应对建议
若震颤频繁或长期存在,尤其伴随肌无力、萎缩时,应尽早就医检查(如肌电图);若无其他症状,可通过调节作息、减少刺激物摄入缓解。
多数情况下肌束震颤是良性的,但持续异常需警惕潜在疾病,科学对待才能有效管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