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肢痛是在截肢后主观感觉已截除的肢体仍存在并伴有剧烈疼痛的现象,这种疼痛性质多样且可能伴随心理异常。
幻肢痛多于失去肢体后立即出现,可在截肢手术后数小时内或延迟数月、数年发作,表现为灼烧样、钻心样、刀割样或放射性疼痛,常伴有残肢部位的冷热感异常和肌张力变化。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安静或夜间尤重,部分患者发作时伴随全身颤抖等剧烈反应,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小时不等。症状通常在术后1至2年内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但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
残肢部位可能表现出压痛、硬结或瘢痕,触碰时易诱发放射性疼痛,这些痛点被称为“扳机点”,类似于三叉神经痛引发的敏感性反应。患者因无法接受截肢现实常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孤僻等心理异常,称为“截肢综合征”,初期可能伴随轻度短暂幻肢痛,但穿戴假肢后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天气变化、体力劳动、情绪波动、触摸残端等外界刺激均可能诱发或加重疼痛。研究指出,幻肢痛与截肢前肢体持续疼痛、残端神经纤维异常再生或大脑神经重构有关,部分患者的大脑疼痛中枢因过度兴奋而误判肢体存在状态,此类心理及神经因素共同作用加剧疼痛感受。若未及时干预,少数患者可能长期受折磨。
总结而言,幻肢痛是复杂的神经损伤性疼痛,需结合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评估确诊。患者可通过药物、神经阻滞、心理治疗及假肢适配等综合干预缓解症状,多数预后良好。出现疑似幻肢痛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治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