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病变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保守观察、药物控制、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置换,核心在于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
轻度病变的保守管理
若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较轻且无症状,通常建议定期复查(如每年心脏彩超)、避免剧烈运动、低盐饮食及预防感染(如感冒可能加重风湿性心脏病)。 -
药物对症治疗
针对并发症用药,如利尿剂缓解心衰水肿、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尤其房颤患者),但药物无法逆转瓣膜损伤,仅能延缓病情进展。 -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
适用于中重度狭窄且瓣膜弹性较好的患者,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瓣膜(如二尖瓣或肺动脉瓣),创伤小、恢复快,但钙化严重的瓣膜不适用。 -
外科手术(修复或置换)
重度关闭不全或狭窄伴心功能下降时,需开胸手术修复瓣膜或置换人工瓣膜(机械瓣需终身抗凝,生物瓣耐久性较短)。术后需长期随访和康复管理。
及时评估病情进展是关键,一旦出现气短、水肿等心衰症状,应尽快就医制定手术或介入方案,避免不可逆心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