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翼样震颤不是正常生理现象,而是由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或神经系统病变(如基底节、小脑损伤)引发的病理性体征,典型表现为上肢和下肢对称性、不自主的鸟翼样抖动,常见于肝昏迷前期或呼吸衰竭患者。
-
病因与机制
扑翼样震颤多因基底节和小脑共济失调导致,与代谢毒素(如血氨升高)积累有关。常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尿毒症或肺性脑病,提示严重器官功能障碍需紧急干预。 -
典型表现
患者平伸上肢时,腕关节和手指会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屈伸动作,类似鸟类扑翼。伴随肌张力异常,可能合并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或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
临床意义
该体征是肝性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在昏迷前期和昏睡期出现。需结合肝功能、血氨检测等进一步评估,及时治疗原发病可改善震颤症状。
若发现扑翼样震颤,应立即就医排查代谢性或神经系统疾病,避免延误重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