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手畸形是由正中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导致的典型疾病,表现为大鱼际肌萎缩、拇指无法对掌、手掌平坦,常见于外伤或腓骨肌萎缩症等遗传疾病,需结合病因及时治疗以避免永久性功能损伤。
猿手畸形的核心特征是大鱼际肌显著萎缩,导致拇指与其余四指无法对掌,整个手掌呈现近似平面状,形似猿类手掌。这种畸形主要由正中神经受损引发,而正中神经负责支配大鱼际肌群及部分前臂肌肉。正中神经损伤多由切割伤、牵拉伤、骨折或卡压等外伤引起,也可能伴随脊髓损伤时的多神经并发症状。除创伤外,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也可能因遗传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猿手畸形。患者常伴有手指僵直、触觉减退及前臂旋前障碍,若脊髓受累则可能累及下肢运动功能。早期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如肌力测试)及影像学辅助(如MRI),部分患者还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明确损伤程度。治疗策略根据病因而定:急性创伤优先考虑手术修复或神经吻合,慢性损伤则以康复训练或功能重建为主,遗传相关病例目前以症状管理为主。尽管预后与损伤类型和干预时机密切相关,但及时的专业干预可最大程度保留手部功能,避免肌肉进一步萎缩及关节僵化。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诊骨科、神经科或康复科,以免延误最佳治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