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出现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甲型流感病毒(H1N1)、登革热病毒、马尔堡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诺如病毒因传染性强引发多地关注。
诺如病毒是2024年冬季高发的肠道病毒,通过污染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导致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尤其对免疫力低下人群威胁大。其病毒颗粒仅少量即可传播,且耐高温、酒精及洗手液,学校、幼儿园易出现集体感染。目前暂无特效药,需通过补液、隔离等支持治疗,患者需居家隔离至少48小时以减少传播。预防需勤洗手、避免生食及接触污染物,高危场所应加强通风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在2024年持续出现,新变种具备更强免疫逃逸能力,传播途径仍以飞沫和接触为主,可致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症。防控核心为接种加强针疫苗,高风险人群应严格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出现症状及时检测隔离。
甲型流感(H1N1)在2024年进入活跃期,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属高危群体,高热、咳嗽、乏力等重症风险高。流感疫苗每年更新接种是关键,感染后需隔离并遵医嘱用药,医疗机构需加强监测避免交叉感染。
登革热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2024年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卷土重来,引发高热、皮疹及关节剧痛。防疫重点包括清理积水、使用驱蚊剂及穿长袖衣物,高危区居民需格外警惕蚊媒活动高峰期。
马尔堡病毒因非洲卢旺达疫情再现引发关注,通过接触病患体液或动物排泄物传播,潜伏期后爆发高热、内出血等致命症状。目前尚无疫苗,需严格阻断传播链,避免接触不明来源血液或尸骸。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导致儿童和老年人支气管炎、肺炎风险上升,轻症似感冒但重症可引发呼吸窘迫。勤洗手、通风及避免婴幼儿接触患者为主要预防措施,高危者可考虑注射单克隆抗体。
公众应保持勤洗手、口罩防护、疫苗接种及环境清洁等综合措施,尤其在病毒高发季主动规避人流密集场所。医疗机构需强化监测预警,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并储备应急药物以应对突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