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辞职后生育险报销的关键在于满足缴费年限、保持参保状态或通过替代方案(如居民医保、配偶生育险)申请。 若离职前已连续缴满1年生育险且报销时仍处于在职参保状态,可通过原单位提交材料申报;若断缴,需通过续缴社保、城乡居民医保或配偶生育险等途径报销,但无法领取生育津贴。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
在职离职前报销
准备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出生证明、医疗票据等材料,在宝宝出生18个月内通过原单位申报。单位需持续缴纳社保至报销完成,否则可能影响待遇。 -
断缴后的替代方案
- 续缴社保:挂靠新单位或灵活就业参保(仅限医保与生育险合并地区),确保报销时处于缴费状态。
- 城乡居民医保:户籍地参保后可报销部分生育费用,但需在每年集中缴费期缴纳(如9-12月),且报销比例低于职工医保。
- 配偶生育险:若男方缴满1年且女方失业登记,可申领一次性补助(广州、深圳等地支持),但医疗费和津贴不可用。
- 商业保险:作为补充,覆盖部分自费项目。
-
异地生育与材料准备
异地生产需先垫付费用,后凭发票、病历等回参保地报销,部分城市要求提前备案。无论本地或异地,均需提前办理生育登记(孕10周左右)并选择定点医院。
提示:各地政策差异较大(如北京不支持配偶生育险报销),建议拨打12333咨询当地细则,避免错过申领时限(通常为分娩后1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