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即时结算改革已覆盖全国超24万家定点机构,2025年预计实现80%地区全覆盖,显著提升医疗机构资金周转效率,为医药行业注入活力,同时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升级。
国家医保局通过信息化平台与结算政策优化,推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从试点走向全面实施。截至2025年3月,已有24个省份、24.67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系统,涵盖10.47万家医疗机构与14.2万家药店,累计拨付金额达1657亿元。部分省份采用“日结算、月核算”模式,将传统月度结算压缩至实时到账,如河北省通过预付周转金与智能审核系统,实现资金“日日到账”,有效缓解医院资金压力。
改革的核心在于将申报审核流程由“月结算、年清算”升级为“系统自动对账审核、按比例日拨付”,同时结合预付机制与按比例拨付策略。安徽等省份率先全省铺开,而北京、上海等则采取按月预拨结合智能监管。截至3月底,全国103个统筹地区试点覆盖4.37万医疗机构及6.76万家药店,拨付金额突破387亿元,预计2026年实现全国覆盖。
医保即时结算不仅为医疗机构释放现金流,还通过智能化监管提升医疗行为透明度。如河北省人民医院等通过实时到账资金优化设备采购与人才引进,浙江“日结算”模式推动医疗机构专注发展。政策倒逼诊疗流程规范,医务人员需严守临床路径以避免违规,部分医院已建立薪酬与质量挂钩机制,激励服务升级。
医保即时结算的全面推行将重构“三医”协同生态,医疗机构需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医务人员则需适应新规挑战。公众可关注政策落地进展,未来医疗资源分配与服务质量有望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