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有自付”和“无自付”直接影响个人支付金额, “无自付”项目全额由医保报销,个人0支付;而“有自付”需按比例分担部分费用,这两类均属医保目录内可报销范围,区别在于医保报销比例和政策条款。
“无自付”指医保目录内全额报销的药物或诊疗项目,如甲类药品、基础诊疗服务,患者无需支付费用;但需注意,若未达医保起付线,则可能无法享受“无自付”政策优势。这类项目通常为临床必需、疗效明确且价格较低的药物,如部分基础抗生素或常见慢性病用药。“有自付”药物需个人先承担一定比例费用(如乙类药品10%-30%),剩余部分按医保比例报销,此类药品通常疗效更优但成本更高,或属于医保范围内但未完全覆盖的高需求药物,如部分进口或新型靶向药。例如,乙类降压药自付20%后,剩余部分由医保报销70%。全自费项目不属于医保范围,需完全自费,如丙类药或高端特需服务。
医保费用计算以“医疗总费用=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为基础,其中“个人自付”指医保目录内经报销后的剩余部分,需优先用医保账户余额支付;“个人自费”指医保目录外项目,全额自担。购买“有自付”药物时,建议优先使用医保账户余额减少现金支出,合理规划个人医疗费用。若需长期使用高自付比例药物,可提前评估补充商业保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