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15天内再住院是否报销,取决于疾病类型和医保政策。关键点:① 同一疾病15天内再住院通常视为"分解住院"不予报销,但急诊或病情恶化例外;② 不同疾病或超过15天间隔可正常报销;③ 癌症等特殊病种不受间隔限制。具体规则需结合参保地和医院政策执行。
多数地区医保规定,因同一疾病在出院后15天内再次住院,系统将自动拦截报销,此举主要为防止分解住院套取医保基金。例如肺炎未痊愈出院后10天复发入院,若无新诊断证明,费用需自担。但若因突发心梗等急诊转住院,或提供病情恶化的医疗证明,仍可申请报销。
当涉及不同疾病或超过15天间隔期时,报销流程与常规住院一致。需注意保存完整的出院小结、入院记录等材料,城乡居民医保还需关注跨年度结算的时间节点。部分地区对精神类疾病、尿毒症等实行特殊政策,允许周期性住院且无间隔限制。
异地就医需特别注意参保地与就医地的政策差异。例如浙江参保人在上海住院,需同时满足两地间隔要求(如浙江15天/上海7天),建议提前通过12393热线或医保APP查询。2025年部分试点城市推行DRG付费改革后,间隔计算方式可能调整,应以医院医保办书面说明为准。
总结:15天内再住院报销并非绝对,关键看疾病关联性和材料完整性。参保人应主动与主治医生、医保部门沟通,必要时申请《再次入院证明》。实时关注政策更新,通过官方渠道核验最新规则,可最大限度保障报销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