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不到医保起付线的费用需要全额自费,但需区分“自付”与“自费”。医保报销遵循“起付线”规则,未达起付线的医保目录内费用需个人承担,而目录外费用(如进口药、高端检查)无论是否达线均需自费。不同地区、医院等级的起付线标准差异较大,需结合当地政策具体分析。
-
起付线是报销门槛:各地医保政策设定门诊或住院的起付线(如北京职工医保门诊1800元、温州居民医保住院300-700元),年度内累计医保目录内费用未达起付线时,该部分费用需个人全额支付。例如,某患者门诊累计医保内费用468.67元(未达北京起付线1800元),则全部费用需自掏腰包。
-
自费与自付的本质区别:
- 自付:指医保目录内费用中未达起付线部分或报销后按比例承担的部分(如起付线以下800元或报销后自付20%)。
- 自费:完全不在医保目录内的项目(如特效药、高级病房),无论费用多少均需100%自费。例如,某住院患者使用5000元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即使总费用超起付线,该药费仍需全额自费。
-
报销比例与医院等级相关:基层医疗机构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例如,职工医保在三甲医院住院报销80%,社区医院可达90%。但起付线以下费用仍需自付,目录外项目不参与报销。
-
特殊情形例外:部分项目(如北京医事服务费)不受起付线限制,可直接定额报销。个人医保账户余额可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下费用,但账户不足时需现金补足。
提示:就医前确认诊疗项目是否在医保目录、查询当地起付线标准,合理选择医疗机构等级。若频繁小额医疗支出未达起付线,可考虑补充商业保险降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