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疼痛、牙龈肿痛不一定是上火,可能是口腔疾病或全身性问题的信号。 关键亮点:①中医认为“上火”分实火(胃火、风火)和虚火,需辨证施治;②西医常见病因包括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细菌感染;③心源性牙痛可能危及生命,需警惕;④盲目服用清火药可能延误治疗。
中医视角下,牙痛与“火”相关但类型各异。胃火牙痛表现为牙龈红肿、口臭便秘,多见于牙周炎;风火牙痛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急性牙髓炎;虚火牙痛则呈隐痛、夜间加重,与慢性牙周病相关。食疗如绿豆甘草汤、生地鸭蛋汤可辅助缓解,但需搭配药物如黄连上清片、知柏地黄丸等。
西医角度揭示,牙龈肿痛多由细菌感染引发。龋齿导致牙髓炎,引发剧烈疼痛;牙周炎因牙结石刺激牙龈,出现出血肿胀;智齿冠周炎因清洁困难诱发炎症。这些情况需专业治疗,如根管治疗、洁牙术或局部用药,仅靠“降火”无法根治。
特殊警示:心源性牙痛易被误认为上火,特点是左侧牙痛合并胸闷,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突发牙痛应立刻就医。长期牙龈肿痛可能引发败血症或颌骨感染,不可依赖“自愈”。
日常护理需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牙痛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肿胀时,必须及时就诊。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或牙周病,从源头预防“上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