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发作时,按压特定穴位能快速缓解疼痛,尤其适合暂时无法就医的情况。中医推荐的9大穴位包括合谷穴(疏风清热)、颊车穴(消肿止痛)、下关穴(解痉止痛)、内庭穴(清胃火)、太冲穴(平肝降火),以及针对风寒牙痛的风池穴、外关穴,胃火牙痛的迎香穴、手三里穴,虚火牙痛的太溪穴。以下分点详解其定位与操作技巧:
- 合谷穴: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拇指按压1-2分钟,适用于各类牙痛,尤其风火牙痛。
- 颊车穴: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凹陷,按压可缓解牙龈肿痛。
- 下关穴:耳前颧弓下缘凹陷,用指腹打圈按摩,对牙关紧闭有效。
- 内庭穴:足背第2、3趾间赤白肉际处,点按可泻胃火,适合上火引发的牙痛。
- 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按压能疏肝理气,缓解情绪紧张加重的牙痛。
- 风池穴与外关穴:分别位于后颈发际凹陷和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搭配按压可疏散风寒。
-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配合颊车穴缓解胃火牙痛的面颊肿胀。
- 手三里穴:肘横纹下2寸,前臂桡侧,强刺激可通络止痛。
-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间凹陷,温和按压适合肾虚隐痛,需长期调理。
注意:穴位按摩仅作应急辅助,若疼痛持续或伴随肿胀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龋齿、牙髓炎等病因。孕妇及特殊体质者建议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