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5天后仍有轻微疼痛可能是正常愈合过程,但若疼痛加剧或伴随红肿、发热等症状,则需警惕感染或干槽症等并发症。 关键点包括:疼痛程度是否减轻、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是否遵循术后护理规范。以下分点解析可能原因及应对建议:
-
正常恢复现象:术后5天创口处于血凝块机化阶段,神经末梢敏感可能引发隐痛,尤其复杂拔牙(如智齿)创伤较大时。若疼痛逐日减轻且无其他症状,可继续观察并保持盐水漱口。
-
感染风险提示:持续加重的跳痛伴肿胀或异味,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立即就医进行抗炎处理,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更需警惕。
-
干槽症识别:剧烈放射性疼痛(常伴腐臭味)是典型信号,多因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虽多发生于术后2-3天,但延迟性病例仍需排查,需专业清创治疗。
-
护理不当影响:吸烟、辛辣饮食或过度漱口可能干扰愈合。术后应避免用患侧咀嚼,48小时内禁用吸管,减少创口刺激。
-
个体差异因素:服用抗凝药物者愈合较慢,疼痛周期可能延长;邻牙存在隐裂或牙周病也可能被误判为拔牙创疼痛,需专业鉴别。
若疼痛影响睡眠或服药无效,建议24小时内就诊。恢复期间记录疼痛变化(如发作频率、强度)有助于医生快速诊断,切勿拖延至出现明显化脓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