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出现黑点可能是由两种常见病害引起的,需根据症状表现和发病环境进行区分:
一、黑斑病(拟黑斑病)
-
症状特征
-
叶片:出现几乎黑色、圆形或近圆形的同心轮纹斑点,直径1-10毫米,轮纹较明显,病斑上产生大量黑霉。
-
茎秆/叶柄:纵条形病斑,初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表面有黑霉。
-
花球/种荚:花梗和小花蕾褐变腐烂,表面出现黑色煤烟状霉层。
-
-
病原与防治
-
病原:由 Alternaria brassicae(芸苔链格孢)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
-
防治方法:
-
增施基肥,避免缺肥,种植抗病品种(如碧杉、碧松);
-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菌源传播;
-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
-
-
二、褐斑病(黑斑病)
-
症状特征
-
叶片: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带同心轮纹,部分斑点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产生灰黑色霉层。
-
茎秆/叶柄:纵条形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褐色,易干枯。
-
花球/种荚:与黑斑病类似,出现黑色霉层,导致结实减少或品质下降。
-
-
病原与防治
-
病原:同样由 Alternaria brassicae(芸苔链格孢)引起。
-
防治方法:
-
增施氮磷钾肥,改善排水条件,避免连作;
-
发病前喷洒75%百菌清、40%大富丹等药剂,间隔7-10天重复使用。
-
-
三、其他可能原因
-
物理损伤 :运输碰撞可能导致叶片出现小黑点,但通常不影响食用。
-
营养不足 :长期缺肥(尤其是氮、磷、钾)或土壤贫瘠会降低植株抗病性。
处理建议 :
若黑点为小面积且未扩散,可观察7-10天是否恶化;若已形成大面积病斑或霉层,建议及时采收并销毁病株,防止病菌传播。种植时选择抗病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