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病虫害防治需结合品种选择、绿色防控和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防控“两病三虫”,具体如下:
一、早稻主要病虫害
-
病害
-
纹枯病 :由病原菌侵染引起,危害基部叶片和茎秆,导致早衰死亡。
-
稻瘟病 :分叶瘟和穗颈瘟是主要类型,高温高湿环境易发,需早期用药控制。
-
恶苗病/苗稻瘟病 :种子带菌或环境湿度大时引发,影响发芽和生长。
-
-
虫害
-
二化螟 :钻蛀茎秆,造成枯心苗、白穗,是首要害虫。
-
稻飞虱 :吸食汁液,传播病毒,导致叶片卷曲干枯。
-
稻纵卷叶螟 :幼虫啃食叶片,形成锯齿状缺刻。
-
稻蓟马 :锉吸嫩叶,引发叶斑病。
-
二、防治策略与技术要点
-
品种选择
-
选用抗病虫品种(如抗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株。
-
实行品种轮换,避免连作导致抗药性增强。
-
-
绿色防控技术
-
耕沤灭螟 :春秋季翻耕冬闲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杀灭越冬代成虫。
-
种子处理 :浸种消毒(如500倍强氯精、25%咪鲜胺)预防苗期病害。
-
理化诱控 :使用性诱剂(如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二化螟雄蛾,减少卵量。
-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卵块,喷施0.5%苦参碱水剂防治稻蓟马。
-
-
综合防治措施
-
监测与预警 :定期巡查田间,结合气候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
-
科学用药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杀虫双、阿维菌素)和低毒高效药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药剂以避免抗药性。
-
专业化统防统治 :推广统防服务,确保药剂均匀覆盖。
-
三、关键时期防控重点
-
苗期 :重点防治恶苗病、稻瘟病,通过浸种消毒和药剂拌种预防。
-
分蘖期 :关注纹枯病和二化螟,及时灌水灭蛹或喷施药剂。
-
孕穗期 :防范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需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控制。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早稻病虫害损失率在5%以下,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