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主要依据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产假天数确定,具体如下:
一、计算标准
-
基本公式
生育津贴 = 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30 × 产假天数
其中,月平均工资按职工参保前12个月的缴费基数计算,若低于社平工资60%则按60%计算,高于3倍则按3倍计发。
-
特殊天数调整
-
正常产假90天(含产前检查15天);
-
独生子女假增加35天,晚育假增加15天,难产(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增加30天,吸引产/钳产/臀位产增加15天,多胞胎每多1个婴儿增加15天;
-
流产假:怀孕不满2个月15天,4个月以上至7个月42天,7个月以上死胎/早产75天。
-
二、发放原则
-
差额补足 :若生育津贴低于职工产假期间应得工资,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
-
全额发放 :若生育津贴高于应得工资,则按实际金额发放。
三、地区差异
-
社会统筹地区 :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最低不低于社平工资60%,最高不超过3倍;
-
未参保地区 :由单位按职工生育前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计发。
四、其他注意事项
-
缴费基数 :包含五险一金扣除项,如年终奖、津贴等;
-
发放时间 :通常与产假结束后的工资发放同步,部分地区可实现3天到账。
以上政策综合了国家统一规定与地方调整,具体执行以当地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