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性尿崩症需通过药物控制症状,最快见效的核心药物是氢氯噻嗪和吲哚美辛,前者通过增加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后者可协同增强疗效。若存在电解质紊乱,需结合补液盐或限水措施辅助治疗。
- 氢氯噻嗪:作为一线药物,能显著减少尿量,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 吲哚美辛:非甾体抗炎药,与氢氯噻嗪联用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尤其适用于对单一药物反应不佳的患儿。
- 去氨加压素:部分病例可能尝试此药,但肾性尿崩症因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对激素不敏感,效果有限,需谨慎评估。
- 补液与限水:急性期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纠正脱水,慢性期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如800毫升以内),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若患儿出现嗜睡、呕吐等异常,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