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通风、分类密封、定期检查
中药的传统贮藏保管方法需根据药材特性分类处理,主要原则包括干燥通风、分类存放、密封防虫、定期检查等,具体方法如下:
一、环境控制
-
干燥通风
中药需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高温。高温易导致霉变、变质,而潮湿则易引发虫蛀。
-
低温保存
对于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可采用冰箱冷藏(0-5℃)或冷冻(-18℃)保存,以杀灭虫卵、抑制霉菌生长。
二、分类存放
-
按材质分类
-
草药、根茎类(如人参、白术)与果实类(如郁李仁、杏仁)分开存放,防止相互影响。
-
易挥发油类(如细辛、川芎)需密封包装,避免气味散失。
-
-
特殊药材处理
-
易虫蛀 :根类、果实类药材可定期熏蒸或晾晒,或使用生石灰、明矾等防虫。
-
易氧化 :含油脂的种子(如白芝麻)需低温保存。
-
三、密封与包装
-
密封措施
使用密封袋、密封罐或玻璃瓶包装易受潮、易挥发的药材(如花类、叶类),减少与空气接触。
- 煎好的汤剂需密封冷藏,未密封的汤剂不宜久存。
-
防虫防潮
-
在容器底部或周围放置生石灰、木炭、炉灰等防潮材料。
-
纸袋或布袋内可放置花椒粉、樟脑丸等驱虫。
-
四、定期检查与维护
-
外观与气味监测
定期检查药材是否发霉、变色、生虫,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 熏蒸或晾晒可预防虫蛀,发现霉变需丢弃。
-
容器与工具清洁
保持贮藏容器清洁,避免二次污染。煎药用具需及时清洗并晾干。
五、其他注意事项
-
名贵药材特殊处理 :如人参需密封于木盒或瓷瓶,白参需晒干后密封于瓷瓶并置于生石灰缸;鹿茸粉密封保存,三胶类药材需油纸包埋于谷糠中。
-
汤剂保存 :已煎好的汤剂应尽快服用,冷藏保存不宜超过1周,变质后不可再服。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延长中药的保质期,确保药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