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的发展历程中,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与资源整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产业转型与特色产业培育
-
农业现代化
白沙村从以玉米种植为主转向多元化农业,发展烟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并与油茶加工企业对接,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提升农业附加值。例如,通过稻米种植发展加工和观光旅游,实现“产景相融”。
-
中药材种植
利用本地松树资源,发展茯苓、黄精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通过“土地入股”“农机入股”模式,将农户与产业紧密绑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资源整合与利益联结机制
-
“三钱增收”模式
-
土地入股 :将闲置土地集中管理,产生租金收益;
-
农机入股 :解决农户购机难题,提升机械化水平;
-
劳务入股 :组织剩余劳动力参与产业项目,增加直接收入。
该模式有效整合土地、农机、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
-
股权机制创新
补充“成员股+资源股”,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性,形成“农户既是农民又是股东”的新型经济关系。
三、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交通与产业基础
通过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将低洼地改造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结合观光农业发展。
-
生态修复与旅游融合
关停污染企业,投资生态修复和观光农业,打造“绿色白沙”。例如,建设1.1亿元现代农业科技园,吸引游客体验农事活动,提升乡村吸引力。
四、组织保障与领导力
-
党建引领 :村党委书记侯二河带领党员干部,坚持“农业稳村、工业强村、生态活村”理念,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
集体富裕目标 :2020年集体纯收入达5.3亿元,人均年收入4.6万元,实现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总结
白沙村通过产业升级(如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资源整合(“三钱增收”模式)、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生态建设)以及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从“穷山村”到“幸福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产景相融、产旅一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