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是指脑或脑膜的微生物感染,常见类型包括脑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等,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其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发热、喷射性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休克或肢体抽搐。
病因与传播途径
颅内感染可由多种途径引发:
- 血行播散: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至脑部,如败血症。
- 邻近感染扩散:如中耳炎、鼻窦炎等感染蔓延至颅内。
- 外伤性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病原体侵入。
- 医源性感染: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
- 头痛、头晕:持续且剧烈的头痛是常见症状。
- 发热:高热提示感染严重。
- 喷射性呕吐:颅内压升高所致。
- 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或休克。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根据病原体选择针对性药物。
- 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抗癫痫、脱水降颅压等。
- 手术治疗:如脑脓肿形成,需进行穿刺抽脓或脓肿切除术。
预防措施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 避免外伤:加强安全防护,减少颅脑损伤。
- 规范医疗操作: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遵医嘱复查。
- 增强免疫力: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改善身体抵抗力。
总结
颅内感染是一种高危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