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护理津贴的账务处理需根据津贴性质和来源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生育津贴(针对男职工护理假)
-
津贴计算
按配偶生育时男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护理天数(通常为15天)计算。
-
账务处理
-
收到津贴时 :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生育津贴$$ -
实际发放时 :
若津贴大于已发放工资: $$借:其他应付款—生育津贴$$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若津贴小于已发放工资,则直接冲抵工资。
-
二、工伤护理费
-
未参保情况
护理费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
参保情况
通过工伤保险垫付时:
$$借:其他应收款—工伤保险赔偿”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实际收到赔偿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工伤保险赔偿”
三、注意事项
- 津贴与工资的关系 :若津贴低于工资,需先发放工资再冲抵津贴差额;若津贴高于工资,则直接冲减后续工资。
- 税务处理 :生育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工伤护理费需根据是否参保分别处理。
- 会计科目选择 :生育津贴与工资合并核算,工伤护理费单独核算。
以上处理方式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以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