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下午的称呼因地区、文化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称呼
-
时间划分标准
-
上午 :通常指从凌晨0点至中午12点之前的时间段
-
下午 :从中午12点至傍晚(通常18点前)
-
-
地域性称呼
-
北京话 :上午称“早上”或“上午”,下午称“下午”
-
上海话 :用“上牌”(音译自英文“morning”)表示上午,下午称“下牌”
-
湖南话 :上午称“清早”或“上午”,下午称“乌头”
-
其他地区 :多数地区沿用“上午”“下午”的表述
-
二、古代时间划分中的对应称谓
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其中下午对应的时辰为 未时 (13:00-15:00)。古语中下午还有以下雅称:
-
晡时 (15:00-17:00)
-
日仄 (11:00-13:00为午时,13:00-15:00为未时,15:00-17:00为申时,故下午可泛称日仄)
-
申时 (15:00-17:00)
三、其他特殊用法
-
文学化表达
-
《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下午常被称作“日暮”“夕阳西下”等意象性表达
-
现代网络语境中,下午也可称为“午后时光”“下午茶时间”等
-
-
24小时制对应
-
上午:00:00-12:00
-
下午:12:00-18:00
-
英文表达为:00:00-12:00 AM, 12:00-18:00 PM
-
总结
-
现代口语 :普遍使用“上午”“下午”
-
地域特色 :如北京“上牌”、湖南“乌头”等
-
古代雅称 :如“日仄”“申时”
-
24小时制 :12:00-18:00为下午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区或历史时期的称呼,可结合具体语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