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心理因素主导的进食障碍,患者会刻意限制饮食、过度运动甚至催吐,导致体重显著下降,但依然强烈恐惧变胖。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甚至生命危险,需及时干预。
关键亮点提炼:
- 核心特征:自我节食至体重低于正常值15%以上,伴随体象认知扭曲(骨瘦如柴仍觉肥胖)。
- 高危人群:青春期女性、完美主义者或家庭环境高压者。
- 严重后果:闭经、骨质疏松、心脏衰竭,致死率高达5%-15%。
分点论述:
- 典型表现:患儿极端控制热量摄入,如拒食主食、催吐、滥用泻药,同时强迫运动。部分合并焦虑或抑郁,出现脱发、便秘、心率过缓等生理问题。
- 病因分析:社会文化推崇“以瘦为美”是主要诱因,叠加遗传倾向(家族患病风险高8倍)及家庭冲突等心理因素。
- 诊断标准:需满足体重指数(BMI)≤17.5、持续3个月以上病理性怕胖行为,并排除其他躯体疾病。
- 综合治疗:以心理治疗为核心,结合营养支持(逐步增加饮食计划)和药物(如抗抑郁剂)。重症需住院干预,防止器官衰竭。
总结提示:早期发现孩子异常节食或体重骤降时,家长应避免指责,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培养健康审美观、缓解学业压力,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