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
呼吸道刺激症状
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后,常出现咳嗽、胸闷、胸骨后疼痛等不适,这是由于氧气浓度过高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严重时疼痛可沿支气管蔓延至全胸,吸气时加剧。 -
神经系统症状
高浓度氧可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表现为烦躁不安、头痛、眩晕,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觉异常(如视野缩小、幻视)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出汗、流涎、恶心呕吐)。 -
视觉改变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能引发视网膜血管收缩、视野缩小、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萎缩甚至失明,早产儿对此更敏感。 -
肺部损伤
表现为肺水肿、肺出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严重时需机械通气支持。长期高浓度吸氧还可能引发肺纤维化。 -
全身性反应
包括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处理措施
-
立即脱离高氧环境
- 潜水或高压舱患者需迅速减压并出水,控制上升速度以防肺气压伤。
- 加压舱内患者应摘除面罩,改吸压缩空气并逐步减压。
-
对症治疗
- 神经系统症状:使用地西泮等药物静脉注射抗惊厥,禁用吸入性麻醉药。
- 肺部损伤:轻症可自行恢复,重症需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采用体外循环装置辅助氧合。
- 视觉损伤:早产儿需定时监测眼底,发现异常立即降低氧压或使用混合气体干预。
-
支持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
预防措施
- 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如常压吸纯氧不超过6小时),采用间歇吸氧法。
- 高危人群(如早产儿、潜水员)需定期进行氧敏感试验。
若出现氧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吸氧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