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传播
- 病原体:由丝虫的幼虫(微丝蚴)感染导致,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 高危人群:女性更易患病,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因乳房淋巴管扩张为丝虫寄生提供了条件。
2. 典型症状
- 早期症状:发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可能伴随哮喘或干咳。
- 慢性症状:淋巴管阻塞可导致乳糜胸水、乳房结节或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质地较硬,可能误诊为乳腺癌或乳腺纤维瘤。
- 其他表现:乳房皮肤红肿、橘皮样改变,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
3. 诊断方法
- 血液检查:夜间采血检测微丝蚴是确诊的关键。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能显示片状阴影、胸腔积液或粟粒状结节。
- 病理活检:乳房肿块活检可发现丝虫体或微丝蚴,与乳腺癌等疾病鉴别。
4.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首选乙胺嗪(海群生)杀灭成虫和微丝蚴,联合呋喃嘧酮或左旋咪唑增强疗效。
- 手术治疗:药物无效时需切除乳房结节或重建淋巴管,术后需病理检查。
- 对症处理:胸腔积液需抽液,疼痛或炎症使用止痛药和抗炎药。
5.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改善居住环境卫生。
- 个人卫生:保持乳房清洁,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早期治疗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