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区,具体情况如下:
一、行政区划归属
-
当前行政地位
阿勒泰地区隶属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新疆最北部的边境地区。
-
历史沿革
-
1919年北洋政府设立阿山道,将阿勒泰划归新疆管辖,1949年后改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新疆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阿勒泰作为其下属地区,行政地位始终与新疆整体保持一致。
-
二、地理位置
-
自然地理
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中段,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7公里,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
-
区域范围
北接阿尔泰山脉,南界天山山脉,东邻哈萨克斯坦,西接蒙古国,西南与塔城地区相邻。
三、历史背景
-
古代归属
阿勒泰在汉文帝时期属匈奴领地,后历经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政权更迭,最终在蒙古帝国时期纳入中国版图。
-
收回过程
-
文化特色
阿勒泰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民族包括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占比56%。这里保留着丰富的游牧文化和民族艺术,是冰雪旅游和生态探险的热门地区。
-
战略意义
作为连接中亚与东亚的重要通道,阿勒泰在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现为国家重要的边疆防护屏障。
阿勒泰不仅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行政归属、地理位置及文化特征均与新疆整体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