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是两种不同的垂体相关急症,具体区别如下:
一、定义与病因
-
垂体危象
- 定义:在原有垂体功能减退基础上,因感染、手术、创伤、寒冷、脱水等应激因素,导致垂体激素分泌急剧不足引发的代谢紊乱和多系统功能障碍。
- 病因:常见诱因包括感染、低血糖、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药物(如镇静剂)等。
-
垂体卒中
- 定义:垂体腺瘤突发瘤内出血、梗死或坏死,导致瘤体迅速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和垂体功能急性丧失的急性神经内分泌病变。
- 病因:多见于垂体瘤患者,可能与瘤内血管异常、高血压或抗凝治疗有关。
二、临床表现
-
垂体危象
- 分型:包括低血糖昏迷、感染诱发昏迷、低温昏迷、失钠性昏迷、水中毒昏迷等。
- 症状:高热/低温、低血压、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癫痫样发作、循环衰竭等。
-
垂体卒中
- 典型表现:突发剧烈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如视野缺损、眼肌麻痹)、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部分伴脑膜刺激征。
- 压迫症状:瘤体增大可压迫视神经、下丘脑或海绵窦,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三、发病机制
-
垂体危象
- 应激状态下,已减退的垂体无法分泌足够的促激素(如ACTH、TSH),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不足,引发代谢崩溃。
-
垂体卒中
- 垂体瘤内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出血或梗死,瘤体迅速膨胀压迫正常垂体和周围结构,同时引发急性激素分泌障碍。
四、治疗原则
-
垂体危象
- 紧急处理:纠正低血糖(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针对诱因(如抗感染)治疗。
-
垂体卒中
- 急性期:控制颅内压(如甘露醇)、激素替代(如糖皮质激素),严重者需手术减压(如经鼻蝶窦切除术)。
五、关键区别
特征 | 垂体危象 | 垂体卒中 |
---|---|---|
基础病变 | 垂体功能减退 | 垂体腺瘤 |
主要诱因 | 应激事件(感染、低血糖等) | 瘤内出血/梗死 |
核心机制 | 激素分泌不足 | 瘤体压迫+急性功能丧失 |
影像学表现 | 垂体萎缩或正常 | 垂体瘤伴出血/坏死(MRI高信号) |
六、注意事项
- 两者可能合并存在,如垂体瘤患者因急性出血诱发垂体危象。
- 需通过MRI/CT、激素检测等明确诊断,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