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肾病是儿童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由长期高血糖引发的肾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属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发病机制
- 微血管损伤: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糖基化终产物沉积,增加通透性,引发蛋白尿。
- 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引起肾小球高压、高灌注及血液黏稠度升高,加速肾功能损伤。
- 代谢紊乱: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
二、临床表现
- 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异常。
- 进展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下降。
- 终末期: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需透析或肾移植。
三、诊断与监测
- 尿液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指标。
- 肾功能评估: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等指标监测。
-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或CT可观察结构变化,辅助评估病情。
四、治疗与管理
- 血糖控制:严格管理血糖水平,延缓肾病进展。
- 血压及血脂管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控制血压,降低蛋白尿。
- 饮食调整: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避免高盐、高脂摄入。
- 终末期干预:肾功能衰竭时需透析或肾移植。
五、注意事项
因该病在儿科阶段较少见,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肾功能,尤其是病程超过5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儿。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