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皮肤钙化病是一种因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沉积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结、疼痛性结节或斑块,可引发血管闭塞、溃疡等并发症。以下是具体特征:
一、定义与病因
- 代谢异常:由高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引起,钙磷比例失衡导致钙盐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异常沉积。
- 原发疾病关联: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代谢异常或长期摄入过量钙/磷的人群。
二、典型症状
- 皮肤表现:
- 坚硬白色丘疹或结节,可挤出白色颗粒物;
- 皮肤硬化如石,伴疼痛、瘙痒,受压或摩擦时加重;
- 病变多分布于四肢、关节周围或躯干。
- 并发症:
- 血管闭塞、栓塞性溃疡,严重者继发感染;
- 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肢体功能障碍。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检测;
-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显示真皮或皮下组织钙盐沉积。
- 治疗方法:
- 药物控制: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铝凝胶调节钙磷代谢,外用类固醇缓解炎症;
- 原发病治疗:针对肾衰竭、甲状旁腺问题等进行干预;
- 手术切除:严重钙化或溃疡病灶需手术清创。
四、预后与管理
- 及时治疗可缓解症状,但合并慢性肾衰竭、癌转移者预后较差;
- 需长期监测钙磷代谢指标,避免高钙/磷饮食,预防病情进展。
该病需综合代谢调控与原发病管理,以减少钙盐沉积对皮肤及全身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