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是中医特有的病证概念,属于便血范畴,其核心特征与病因、症状及治疗如下:
一、基本概念
肠风指因外感风热或湿热蕴结胃肠,损伤阴络导致的便血病症。其便血特点为血色鲜红、清稀,常在大便前或排便时出现,血液多不与粪便相混。
二、病因病机
- 外感风热:风热之邪侵袭胃肠,灼伤脉络
- 湿热内蕴: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肥甘)致湿热下注大肠
- 脾虚气陷:久病或劳倦导致气不摄血
三、典型症状
- 核心症状:
- 鲜红色便血(便前出血或便后点滴出血)
- 肛门疼痛、肿胀或坠胀感
- 伴随症状:
- 肠鸣、腹痛
- 腹泻或便秘
- 长期出血可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
四、对应现代医学
主要涉及下消化道疾病:
- 痔疮出血
- 肛裂或肛周病变
- 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
五、治疗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
- 风热证:槐花散等疏风清热
- 湿热证:四物汤、防风通圣散等清热利湿
- 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类方剂
六、日常调护
- 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
- 保持肛门卫生,避免久坐
- 规律作息,调节情绪
注:需注意与部分现代文献中「肠风」指代肠痉挛(如)的情况区分,中医范畴的肠风特指便血相关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