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是指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通过肠壁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形成囊状结构的一种疾病
形成原因
- 1.肠壁压力增加:结肠内压力增高是结肠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者排便时结肠内压力会增加,导致结肠壁的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憩室
- 2.肠壁结构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壁的弹性和张力逐渐减弱,肠壁肌肉变薄,使得肠壁更容易向外突出
- 3.其他因素: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慢性梗阻及炎性肠病等也可能与结肠憩室的形成有关
症状表现
- 无症状:大多数结肠憩室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慢性间歇性下腹痛
- 腹胀:由于肠内容物不易流向肠腔,患者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
- 恶心、呕吐:在结肠憩室病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出呕吐胃内容物的症状
- 发热:发热也是结肠憩室病急性发作的常见症状
- 泌尿系统症状:若结肠憩室病症靠近膀胱,可刺激膀胱,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并发症
- 憩室炎:急性憩室炎表现为急性左下腹痛,伴发热、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增高
- 憩室出血:5%~10%患者可发生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憩室穿孔:憩室穿孔常是由憩室炎病情进一步发展而来,憩室壁很薄,炎症造成憩室壁的坏死,进而发生穿孔
- 瘘管形成:憩室炎的进一步发展可于腹盆腔内脏器形成内瘘,最常见是结肠膀胱瘘
- 肠梗阻:憩室穿孔可引起结肠壁和结肠周围的局限性炎症和包块,与其他部位肠管发生粘连而形成梗阻
- 结肠癌:结肠憩室炎约6%可以并发结肠癌
诊断方法
-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显示憩室大小、形态、数目及分布具有重要价值
- 纤维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开口于肠壁的憩室,憩室炎时开口及附近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有炎性渗出物
- 超声:可用于憩室的检查,可发现增厚的结肠段和憩室以及周围炎性渗出、脓肿
- 腹部CT检查:能够发现结肠壁增厚、水肿、结肠周围渗出、周围脓肿以及穿孔导致的结肠周围气体影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无症状的结肠憩室病患者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纤维补充剂等,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 手术治疗: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微创手术或传统开腹手术
预防措施
-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有助于降低结肠的压力,从而减少憩室的形成
- 保持大便通畅:多喝水,适度运动,避免长期久坐,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肠道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结肠憩室病。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