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麻面、裂缝、强度不足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表面缺陷类
-
麻面
- 表现: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出现小凹坑或麻点,无钢筋外露。 - 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清理不干净、振捣不密实或过早拆模。 - 预防措施:模板湿润养护、规范振捣、避免过早拆模。
-
蜂窝
- 表现: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状孔洞。 - 原因:配合比不当、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或漏振。 - 预防措施:严格配合比设计、分层振捣、避免漏振。
-
孔洞
- 表现:结构内部出现空隙,局部无混凝土覆盖。 - 原因:钢筋密集、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不实。 - 预防措施:加强钢筋保护层垫块、密封模板缝隙、分层浇筑。
二、裂缝类
-
干缩裂缝
- 表现:混凝土表面因失水收缩产生细小裂缝。 - 原因: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当。 - 预防措施:控制坍落度、及时保湿养护。
-
温度裂缝
- 表现:因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裂缝。 - 原因: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过大、支撑体系薄弱。 - 预防措施:控制温差≤25℃、加强支撑体系。
-
沉降裂缝
- 表现:结构沉降不均匀产生裂缝。 - 原因:地基处理不当、支撑体系失效。 - 预防措施:合理设计基础、加强监测。
三、强度不足类
-
强度未达设计要求
- 表现:抗压强度、抗渗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养护不当。 - 预防措施:严格配合比设计、规范施工、及时送检。
四、其他常见问题
- 露筋 :保护层厚度不足或振捣不到位导致钢筋外露。- 酥松脱落 :混凝土未充分振捣或早期冻害。- 夹杂 :骨料、气泡等异物进入混凝土。
总结
防治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原材料、规范施工工艺,并加强养护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
优化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
-
模板湿润养护,减少表面失水;
-
分层振捣,避免漏振或过振;
-
加强温度监测,控制温差;
-
及时修复施工缝,防止渗漏。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降低质量通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