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与砂浆分离
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粗集料与细集料、砂浆之间因粘聚力不足而发生分离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最终影响其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具体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定义与表现
-
核心定义
混凝土离析是粗骨料(如碎石、卵石)与细骨料(如砂)、砂浆(水泥浆)因粘聚力不足而分离,形成粗集料下沉、砂浆上浮的结构性缺陷。
-
典型表现
-
宏观特征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薄弱夹层等缺陷,内部结构不均匀。
-
施工问题 :粗集料堆积、泌水(砂浆流失)现象,影响泵送和浇筑效率。
-
二、主要原因
-
材料因素
-
水泥质量不稳定或掺合料(如矿物掺合料)使用不当,降低粘聚力。
-
细集料含量不足或粗集料比例过高,导致骨料间摩擦力不足。
-
-
施工因素
-
搅拌时间不足(建议90秒以上)或振捣不密实,使粗集料未充分裹覆砂浆。
-
浇筑高度超过2米且未使用溜槽、溜筒等辅助工具,易产生离析。
-
混凝土过干或过稀,流动性差,加剧成分分离。
-
三、危害与防治
-
结构性能下降
离析导致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降低,可能引发裂缝和安全隐患。
-
施工效率降低
泌水、堵管等问题影响工期,增加施工成本。
-
防治措施
-
严格把控水泥质量,优化配合比(如提高细集料含量、降低粗集料比例)。
-
加强搅拌和振捣工艺,控制浇筑高度并使用辅助工具。
-
合理调整混凝土坍落度,避免过干或过稀。
-
四、相关标准与建议
-
搅拌站需对配合比进行精确计量,确保各材料均匀混合。
-
施工现场应设置防离析装置,如振捣器叶片优化设计。
-
对离析严重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或采用修补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离析风险,提升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