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高控制、时间把握、操作规范
混凝土收面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高控制
-
设置控制点 :在浇筑前沿梁面翼缘处焊接5根10cm长钢筋,并缠白色胶带做标记。
-
动态调整 :浇筑过程中使用3m铝合金刮尺复测标高,误差控制在±5mm内,通过刮平、压光等操作调整表面。
-
钢筋保护 :梁面混凝土强度未达1.2MPa前(初凝后12h内)不得拆除模板或安装支架。
二、时间把握
-
初凝前操作 :收面需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通常分2遍进行:
-
第一遍:振捣完成后立即收面,避免表面开裂;
-
第二遍:初凝前5-10分钟完成,确保表面光滑平整。
-
-
环境因素调整 :高温、大风等环境会缩短初凝时间,需提前规划收面时段。
三、操作规范
-
表面处理 :
-
初凝后用铁抹子压光,再覆盖薄膜保湿养护;
-
顶板施工需设置标高控制标志,振捣后立即收浆抹面。
-
-
质量检查 :
-
用2m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拉线或红外线水平仪复测误差≤5mm;
-
检查梁角、预埋洞等特殊部位,确保收面覆盖严密。
-
-
设备与材料 :
-
采用3m刮尺、木抹子、铁抹子等专业工具,确保操作精度;
-
磨光机收面需在初凝后进行,终凝后禁用。
-
四、养护管理
-
保湿措施 :覆盖塑料布或草袋,保持表面湿润,防止裂缝产生;
-
养护时间 :硅酸盐水泥类混凝土不少于7d,掺缓凝剂或抗渗混凝土不少于14d。
五、注意事项
-
减少裂缝 :通过及时收面和二次压光,降低干缩裂缝风险;
-
规范施工 :避免在未达强度时踩踏或拆模,防止结构破坏。
通过以上控制要点,可有效提升混凝土收面质量,确保结构外观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