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浇筑后接头未送检的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验收合规性。以下是综合处理建议:
一、补检措施
-
立即补送检测
若检测时间间隔较短(如未超过24小时),可现场补送检测样本。但需注意补送样本应与原样本具有相同条件(如养护方式、取样部位等)。
-
同条件取样替代
若无法立即补送,可在原检测部位附近640°范围内补打一组同条件试块。但需符合当地规范要求,且补样数量需满足设计及验收标准。
二、规范处理方式
-
资料调整
若漏检情况轻微,可联系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协商,通过调整检测报告或工程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弥补。但此方法存在争议,需谨慎使用。
-
分阶段检测
对于未检测的接头,可先进行其他工序验收,但需在后续分阶段验收(如隐蔽工程验收、主体验收)前完成补检。
三、特殊情况处理
-
无法补检的情况
若超过规范限定的检测期限且无法补检,需向建设单位报告,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协商处理,可能需返工或降级验收。
-
回弹法检测
对未检测的混凝土表面,可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但需注意:
-
需检测不少于20个构件,且需符合规范要求;
-
回弹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测方式综合判断,不可单独作为验收依据。
-
四、注意事项
-
沟通协调 :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检测机构沟通,避免因信息不畅影响工程进度;
-
记录留存 :补检或协商过程需形成书面记录,作为工程档案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优先采取补检或同条件取样措施,同时加强过程管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