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根据合同是否被撤销来区分:
一、合同效力状态
-
未撤销前有效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受损害方有权选择通过协商、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请求撤销。
-
撤销后无效
若合同被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则自始无效;若未被撤销,则继续有效。
二、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显失公平的合同需满足以下条件:
-
主观要素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导致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
-
客观要素 :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严重失衡,违反公平合理原则。
三、法律后果
-
撤销权行使
受损害方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可能消灭撤销权。
-
协商撤销 :双方可达成一致解除合同。
-
诉讼/仲裁撤销 :通过法律途径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判定撤销。
-
-
合同效力转变
-
未撤销 :合同继续有效,双方需按原约定履行。
-
已撤销 :合同自始无效,双方无需再履行,且不能通过补正措施恢复效力。
-
四、注意事项
-
撤销权时效 :若超过1年未行使,撤销权消灭。
-
与其他可撤销行为的区别 :如重大误解、欺诈等,需根据具体情形适用不同法律规定。
显失公平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有效,但存在被撤销的风险,需结合具体情况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