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症的定义
无汗症(Anhidrosis)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的情况,也被称为汗闭。它可以分为局限性汗闭或全身汗闭,属于中医“癃闭”的范畴。
无汗症的病因
无汗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神经性无汗症: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例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也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
-
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等。某些药物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也可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
特发性无汗症: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等)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等)均可出现无汗症。
无汗症的症状
无汗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
全身性无汗: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
-
局限性无汗: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无汗症的治疗
无汗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引起无汗症的各种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
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
物理治疗: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无汗症主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养阴生津、益气壮阳等。
-
饮食调理:饮食上宜吃含维他命A、B、C,钙、铁的食物,忌吃辛辣肥甘滋腻之品和腥发之物。
无汗症的预防
无汗症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避免使用减少出汗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等。
-
避免进行可升高体温的活动,如剧烈运动等。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感染和炎症。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引起无汗症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无汗症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出现无汗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