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肾炎是由于肾脏受到放射性物质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贫血等。具体症状如下:
急性放射性肾炎
- 初期症状:接受放射性照射后6~12个月出现,儿童患者可能短于6个月。初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极度疲倦。
- 后续症状:
- 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
- 高血压:中度或重度,可能迅速发展为急进性和恶性高血压。
- 心力衰竭:由于高血压和水钠潴留。
- 贫血: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 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持久不消散。
- 血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 管型尿:尿液中出现管型。
- 进行性氮质血症: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慢性放射性肾炎
- 症状:
- 蛋白尿:无症状或轻度。
- 贫血: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 高血压:可能不出现或轻度。
- 缓慢进展的尿毒症:肾功能逐渐减退。
- 低渗尿:尿液渗透压降低。
- 夜尿增多: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
- 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
其他类型
- 良性高血压:接受射线照射后2.5~5年出现,伴不同程度蛋白尿。
- 恶性高血压:急进性和恶性高血压,可能由放射线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引起。
- 单纯性蛋白尿:轻症患者仅有轻微的无症状蛋白尿,肾功能可保持正常。
放射性肾炎的症状较为复杂,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