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酸中毒是以二氧化碳(CO₂)潴留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性疾病,主要由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体内CO₂排出受阻、血PaCO₂升高(>45mmHg)和pH下降(<7.35)。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分型及特点
-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CO₂在短时间内快速潴留,症状明显且进展迅速(十几分钟内可发展为严重酸中毒)。
- 常因呼吸中枢抑制(如镇静药过量)、急性呼吸道梗阻(如气管异物)、呼吸肌麻痹或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
-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 CO₂潴留发展缓慢,症状较轻,但可伴随HCO₃⁻代偿性升高。
- 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长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呼吸急促、胸闷、呼吸困难,伴头痛、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
- 严重者出现视物模糊、震颤、谵妄甚至昏迷。
-
并发症
- 呼吸系统:呼吸衰竭、发绀。
- 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视盘水肿)、脑脊液压力升高。
-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降低。
三、诊断依据
- 动脉血气分析:PaCO₂升高(>45mmHg)、pH降低(<7.35)为主要诊断标准。
- 病史及症状:结合呼吸功能障碍病史(如慢性肺病、急性呼吸道梗阻)及典型临床表现。
四、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解除呼吸道梗阻(如取出异物)、控制肺部感染、停用抑制呼吸的药物等。
-
改善通气
- 急性期:需立即机械通气(如气管切开或无创通气)以快速降低CO₂浓度。
- 慢性期:长期氧疗或辅助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95%。
-
辅助措施
- 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谨慎使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
五、预后
及时治疗原发病并改善通气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可能因呼吸骤停或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2025年及更早的临床资料,具体诊疗需结合个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