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是指由细菌引起的肺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肺部所致,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入侵方式主要为口咽部定植菌误吸和带菌气溶胶吸入。长期吸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慢性疾病等,会增加患细菌性肺炎的风险。
- 多发群体: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也可见于青壮年。
- 临床表现
-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脓性。不同细菌感染导致的痰液特点有所不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痰为黄色脓性;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为砖红色黏冻样;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呈淡绿色;厌氧菌感染常伴臭味。部分患者有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咯血少见。
- 全身症状: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感染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还可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 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 并发症:可能引发肺脓肿、脓气胸、脓胸、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并发症。
- 检查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 80% 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重症感染、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总数可不增高,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检查、痰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必要时可开胸肺活检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但临床较少使用。
- 血清降钙素原检查:近年来,生物标记物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细菌亦或病毒引起的肺炎和其他重症感染,以及在抗感染效果考核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研究显示,PCT 升高在诊断细菌性感染上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诊断: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 X 线检查常可建立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而病原菌检测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
- 治疗:一旦确诊,应积极明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肺通气,还应注意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 预后:一般情况下,经及时、正规治疗可治愈,预后较好,但老年、伴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细菌性肺炎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