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属于下呼吸道感染范畴,具有以下特征:
一、疾病特点
-
病原体
- 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占30%-50%病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污染物进入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易感染。
-
易感人群
- 高发于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对这类人群健康威胁较大。
二、典型症状
- 基础表现
- 急性高热(38℃-40℃)、寒战、咳嗽咳痰(初期干咳,后期脓痰或铁锈色痰)、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呼吸困难。
- 全身症状
- 伴疲劳、食欲减退、肌肉酸痛,重症可能出现嗜睡、意识障碍、休克等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并发症。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结合临床症状、胸部X线(显示肺部浸润或实变影)、痰培养/血培养(明确致病菌及药敏)综合判断。
- 治疗原则
- 抗生素治疗:初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 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需住院治疗。
四、预防措施
- 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 避免吸烟酗酒,加强锻炼,保持高蛋白饮食以增强免疫力。
预后:多数患者经及时抗菌治疗可治愈,但老年、有基础疾病或耐药菌感染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