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典型症状
- 发热:多为弛张热,体温常超过39℃,午后或夜间升高,次日清晨自行降至正常,热退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 皮疹:一过性红斑或风团样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四肢,与发热伴行,热退后消失。
- 关节症状:关节痛或对称性多关节炎,常见于膝、腕关节,可伴肌肉酸痛。
- 其他表现:咽痛(热退后缓解)、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出现心肺受累(如胸膜炎、心包积液)或神经系统症状。
2. 诊断特点
- 排他性诊断:需排除感染、肿瘤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常用Yamaguchi标准(需满足发热、皮疹、关节痛、白细胞升高等主要标准及次要标准)。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异常增高(高于正常5倍以上)是重要提示。
3. 治疗原则
- 药物选择: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用于轻症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病情反复者。
-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协同激素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
- 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用于重症、难治或复发患者。
- 并发症管理:警惕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表现为多脏器衰竭,需及时干预。
4. 预后
- 早发现、早治疗者预后较好,多数可控制病情,但可能反复发作。
- 少数患者可能进展为MAS,死亡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
若出现持续高热、皮疹及关节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免疫科,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