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是一类以累及脊柱及外周关节、韧带和肌腱为主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以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常见。其核心特征为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伴随骨质增生和关节强直风险。
一、疾病分类
- 强直性脊柱炎
最常见类型,好发于青少年(15-3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5倍。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炎症,晚期可导致脊柱“竹节样”改变。 - 其他类型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缺乏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特征的早期或非典型表现。
- 退变性脊柱炎:多发于老年人,与脊柱代谢性增生相关,X线显示椎间隙狭窄及骨赘形成。
- 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脊柱炎:分别由病原体感染或免疫异常引发。
二、典型症状
- 早期表现:隐匿性下腰部疼痛,晨起僵硬明显(持续≥30分钟),活动后缓解但休息无改善。
- 进展期表现:
- 脊柱活动受限:腰椎屈伸/侧屈困难,胸廓扩张度降低(影响呼吸功能)。
- 外周关节受累:约30%患者出现髋、膝等关节肿痛,严重者致残。
- 全身性并发症:葡萄膜炎(眼部红肿、视力下降)、心脏/肺部病变等。
- 晚期特征:脊柱强直畸形(驼背、颈项强直),甚至影响神经功能(如大小便障碍)。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临床标准:下腰痛持续≥3个月、晨僵、活动改善但休息无缓解。
- 影像学检查:X线/MRI显示骶髂关节炎(≥Ⅱ级),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 实验室指标:HLA-B27阳性(约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标志物升高。
-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一线止痛)、免疫抑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
- 物理治疗:热敷、低强度运动(游泳/瑜伽)维持关节活动度。
- 手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者需截骨矫形或关节置换。
四、疾病管理
- 生活方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驼背,戒烟(加重炎症),补充钙/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 预后特征: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进展,一般不影响寿命。
(注:本文内容整合自多篇医学资料,具体诊疗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