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政策和搜索结果,三类监测户的识别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主要方法:
一、农户自主申报
农户需主动向村委会提交收入、财产等材料,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及返贫致贫风险。这是监测对象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二、乡村干部走访排查
乡镇干部通过入户核实、实地查看生产生活条件等方式,结合村民民主评议结果,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
三、部门筛查预警
-
县级部门综合评估
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或相关部门(如民政、医保、金融等)通过数据比对、收入监测等手段,对农户进行筛查预警,识别出收入异常或刚性支出较大的农户。
-
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以家庭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增幅、物价指数等为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现收入波动或突发困难的农户。
四、民主评议与公示
-
村级民主评议
村委会组织村民对初选监测对象进行民主评议,结合家庭基本情况和返贫致贫风险综合研判。
-
公示与审核
公示期不少于5天,接受村民监督。乡镇、街道审核无异议后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批准,最终结果进行公示并录入系统。
补充说明
-
监测对象标准 :包括脱贫不稳定户(收入低于监测线或不稳定)、边缘易致贫户(一般农户收入异常)、突发严重困难户(因灾因病等刚性支出大)三类。
-
管理机制 :通过“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筛查+民主监督”四环节形成闭环管理,确保监测对象及时精准识别。
以上方法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覆盖所有潜在风险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