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滞气血运行
痰饮长期滞留体内,可能阻碍经络气血流通,导致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若痰饮结聚局部,还可能形成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核(皮下结节)或阴疽(慢性化脓性疾病)等。 -
影响水液代谢
痰饮会进一步干扰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加重水肿、咳喘等症状。例如,寒饮阻肺可致宣降失常,痰湿困脾则水湿不运,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
蒙蔽心神
痰浊上扰清窍可能引发头晕目眩、精神萎靡,严重时会导致神昏谵妄、癫狂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
症状复杂且反复
痰饮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若患者体质虚弱或外邪侵袭,可能复发咳喘、水肿、眩晕等症状,需长期调理。
提示:痰饮后遗症多与病程迁延、治疗不及时有关。中医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建议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病情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