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与高危因素
患者需有明确的胸部或纵隔放射治疗史(如乳腺癌、肺癌放疗),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累积放射剂量超过35-40Gy时风险显著增加。 -
临床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表现)。体征可能有心律不齐、心脏杂音、下肢水肿等。 -
影像学检查
- 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如早搏、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异常(如心影增大、瓣膜功能异常)及心功能下降(射血分数降低)。
-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清晰显示心肌纤维化、炎症等损伤。
- X线胸片:可见心影增大或心包积液。
-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伤,脑钠肽等指标可辅助评估心力衰竭。 -
其他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用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血流异常,心导管检查可排查缩窄性心包炎。 -
排除其他疾病
需鉴别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肿瘤转移等。
总结:诊断需结合放疗史、症状、体征及多模态检查结果,早期监测(如治疗期间定期心脏超声)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具体检查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